“目前,我们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021年高职学校招生557万人,相当于十年前的1.8倍;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招生489万人,招生规模企稳回升。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技能人才。”24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如是介绍。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加大力度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从层次走向类型、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以自身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使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定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回顾这10年,我国职业教育取得明显发展。
“不仅是由于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给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和坚实条件,也是因为职业教育发展始终把构建完整体系作为核心任务与逻辑主线,不断创新制度设计、加大政策供给,努力把职业教育建设为一种对经济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特定功能的教育、一种有着广泛需求基础的教育、一种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陈子季表示。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国务院出台的“职教20条”开宗明义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重大论断明确了我国“一体两翼”的现代教育体系,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
“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和特色魅力彰显。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深有感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德技并修,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校企双元育人已不再是口号,双证书制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不断壮大;产教融合型企业、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大师工作室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亮丽风景线,职业教育的特色更加鲜明。”
10年来,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两次调整专业目录,以产业、行业分类为主要依据,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出台《巴黎人》等专项规划,力求在服务面向上突出“全”,在专业设置上突出“新”,在目录架构上突出“特”,淘汰落后专业108种,升级和补充专业1007种,更新幅度超过70%。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使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需求结构变迁更好地对接起来,有力支撑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改变:“别人家孩子的教育”变成“自己家孩子的选择”
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越来越好,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
“职业教育开始从‘别人家孩子的教育’变成‘自己家孩子的选择’。”邢晖形象地说。
中职和专科高职教育不再是学历终结的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破冰起航,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新修订的《巴黎人》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专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预留了空间,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可以读大专,还可以上本科,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不断提高。
职教高考的新赛道,使职校生通往接续教育的道路更宽广更畅通。职普融通、育训结合、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加宽加长了学生成才之路,更好地满足学生“就业有门,升学有路,继续发展有基础,创业有优势”。
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的一组“工匠之师”的数据让人振奋:全国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规模从2012年的111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29万人,增幅为17%,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年龄结构看,中职学校50岁以下专任教师占比将近80%,高职院校此项占比83%,中青年正成为职教教师队伍骨干力量。从“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占比看,均超过55%。从学历结构看,中职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94%;高职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99%,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41%。长期以来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不达标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职教教师队伍建设迎来了难得机遇,大有可为。任友群表示,今年,教育部将开展职教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着力提升职教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进一步充实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管理、加强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职教教师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撑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逐步成长起来,有效支撑起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
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中不断实现“再提升”,通过优化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机制,在互利共赢中为世界各国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职业学校开发的国际化数字教学资源进入英国学历教育体系,获得欧洲国家承认。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涉及高铁、经贸、旅游、航空等领域,为各国学员提供了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发展机会。
自信: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去年,自己莫名其妙“火了”。这让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践课教师邢小颖感觉特别意外。“我讲铸造课的视频获得两亿播放量和百万点赞,可能是因为职业院校毕业生给顶尖学府的学生讲课,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2011年,邢小颖考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任教,她连续七年荣获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践教学特等奖和一等奖,终于站稳了讲台。2021年获评工程师职称,她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过去这十年,是职业教育给了邢小颖人生出彩的机会。“大家对我的关注也能折射出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职业院校毕业的我们,可以看到更高、更远、更广阔的世界,也会有多元的发展路径和出彩的人生。”邢小颖说。
在广东,职业学校十年间为社会输送了约769万技能精英,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李大胜介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相融共生、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推动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美好愿景转为“大有作为”的广东实践。
今天,我国职业教育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展其才、人生出彩的机会将越来越普遍。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自立自强中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产业生力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